老人将遗产捐给社区,为何被巡察组盯上?

    【打印正文】 日期:2019-06-17 15:3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4858    

“如我死亡时上述账户中有剩余,剩余部分指定由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高笋塘社区居民委员会取得,他人无权干涉。”拿着张本洵老人的遗嘱,社区书记把遗嘱的内容对巡察组复述了一遍。

这是成都市金牛区第二巡察组延伸巡察高笋塘社区,了解核实群众信访举报和社区财务情况时发生的一幕。

事情原委还得从2018年巡察说起。

2018年10月,成都市金牛区委第二巡察组办公室内,正在对驷马桥街道高笋塘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延伸巡察的小罗眉头一皱,一笔36万余元的大额挂账进入他的视线,依据巡察工作经验,这笔账目需要重点了解关注。

“组长,高笋塘社区的这笔财务账目连续两年都一模一样,需要跟你汇报一下。”

“说说具体情况。” 巡察组组长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社区会议记录本,抬头说道。

“你看,这一笔标注为‘张本洵’的挂账金额高达367077.22元,而且从2016年底就一直存在,没有任何收支记录,社区账户为何会出现私人的账呢?”

“昨天查看信访台账时,其中有一件也涉及到张本洵,看来这两件事关联度比较高,有可能还存在因果关系,需要合并处理,下午我们一起去核实一下。”

当天下午,巡察组一行来到高笋塘社区,经过多方走访、与社区两委成员谈话、实地调查、询问街道等方式,终于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巡察组同志,张本洵是我们社区的一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老伴过世后就一直独居。因为身体不好,一直由社区组织邻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代为照料。后来因为养老、看病的支出越来越大、难以为继,社区也无力承担,所以根据张本洵本人的意愿,她选择了卖房养老,转到条件更好的关怀医院去了。”社区书记在巡察组询问时讲道。

“社区既然出于公心,为什么还会有人举报?”

“说起来,我们沟通解释做的也不够。举报人是张本洵的哥哥,他一直以为社区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卖房。后来我们把公证书、遗嘱、卖房合同等拿给他看了,才打消了顾虑。”

“至于挂账的原因,则是按照老人生前的约定和遗嘱,把卖房款存到社区,由社区代为支付养老、看病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支出。但仅仅过了1年多,张本洵老人就过世了。老人过世后,养老结余的36万多元也就一直挂在账户,不敢随意使用。”社区书记拿着张本洵老人的公证书、遗嘱、房屋买卖合同以及养老、就医、丧葬等方面的支出凭证,对巡察组解释道。

“吴书记,这件事我们了解清楚了,和走访了解的情况也大体吻合,相关资料也能够证明情况。社区做的很贴心、很暖心,办的是一件好事、实事,值得肯定。但这笔钱一直挂在社区账户也有风险隐患,我建议你们把这个情况给街道报告一下,咨询一下民政局意见,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按照老人遗愿,在不违反社区资金使用规定的情况下,制定善款使用办法,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程序、原则和要求,确保每笔支出都接受监督、公示公开,做到善款善用、扶危助困,传递和延续老人的善心,以情化人,成风化俗。”

兜兜转转一圈,从发现问题的激动,到调查核实的曲折,再到拨云见日的释然,小罗对社区善待老人的温情做法,以及老人感恩社区、无私馈赠的举动,感到格外暖心,同时也对自身参与的巡察工作有了一番新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