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谈 | 打牢文化根基重在协同发力

    【打印正文】 日期:2024-10-30 15:3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李志勇    浏览:188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对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和实践路径。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反映人类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的概念,包括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伦理道德、科学艺术、行为规范等。在人类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的文化记忆、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深深植入我们的社会之中,规范和引导我们的生活,成为凝结社会力量的纽带、加强社会治理的根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历史上,我们就注重以文化人、以德治国,文化通过对每一个个体施加影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实现社会善治。今天,重视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充实人的精神内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形成、积淀、传承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构筑起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所。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形成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精神品格、生活方式以及符号系统的总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革命文化是宝贵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灵魂,这三个方面汇聚成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打牢文化根基,重在协同发力。首先,要立足新时代实践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重在继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在坚持创新,共同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践。其次,要体现地方特色。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不同,实践侧重点就有所不同。譬如,安徽桐城充分利用“六尺巷”典故,提出“听、辨、劝、借、让、和”“六尺巷工作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山东临沂利用好沂蒙精神资源,充分利用“临沂首发”平台,为民办事、问计于民;一些地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驿站、乡村文化礼堂、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还要用好科技手段。数字化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要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充分利用VR、3D等技术以及AI互动、多点触控等交互设计,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