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

    【打印正文】 日期:2025-04-23 08:2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1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一霖

浙江省海宁市紧盯影响基层的台账多、考核多等形式主义问题,通过交叉检查、专项监督等方式严查严改,真正为基层减负赋能。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海洲街道民和社区了解有关情况。王磊 摄

特邀嘉宾

董 炜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章建通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陈新荣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怎样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实践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使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谋发展?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怎样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章建通: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对基层面临的形式主义困扰,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于心,强调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求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2018年,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对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划出硬杠杠。2019年,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首次就基层减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20年,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有针对性地提出八项实际举措。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2023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规范化管理。2024年,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2018年、2023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明确了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处分规定。这一系列制度规定,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规范依据。

董炜: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是阻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顺利推进的“绊脚石”“中梗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纠治形式主义摆在突出位置,上下联动,科学精准靶向整治,破除形式主义之弊,让实干在基层蔚然成风。

坚持思想引领。形式主义问题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但根源却在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性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党性觉悟上找根源,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坚持权责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清晰明了的权责关系是基层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要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科学划定责任田,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让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有明确的依据和预期,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任务,防止责任层层向基层转嫁,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真正让基层有责有权、责权匹配,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坚持从严惩戒。2023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聚焦党员、干部反映强烈的以文件落实文件、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在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加重基层工作负担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处分规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大查处、曝光力度,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广大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好落实、服务群众。

实践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董炜:近年来,黑龙江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建立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不断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省纪委监委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一是严格监督执纪。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动态监测减负要求落实情况,建立多个基层监测点,选聘基层监督员,把加重基层负担问题作为明察暗访重点,“自下而上”收集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畅通问题发现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线索共享,强化对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发现问题的研判,重拳纠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

二是整治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纠治什么问题,先后开展“半拉子工程”专项监督、“新形象工程”排查整治、乡村建设盲目“造景”行为排查整治、防范和整治统计造假问题专项监督,重拳纠治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影响群众诉求解决的“中梗阻”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

三是健全完善机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转化为管用措施和长效办法,先后出台《关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四风”树新风的工作意见》《关于深化拓展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见》等文件,协助省委制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完善督检考“十严格”措施、精文减会统计口径和工作规范、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系列制度机制,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

章建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起底,主动认账,立行立改,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切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近年来,嘉兴市聚焦减负、增效、赋能的目标,探索“三直工作法”,形成问题发掘、靶向施治、长效治理全流程闭环。

一是直插一线,排查起底。精准发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们依托市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聚焦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以及网格员,以个别走访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找准“病灶”。比如,调研小组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指尖上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基层干部反映,明确“重上级轻基层”“重数量轻质量”“重数据轻实绩”“重形式轻实效”“重建设轻运维”等五大表现作为整治重点内容,纳入市委攻坚破难行动,推动删减不必要的政务应用程序。

二是直击痛点,立行立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在基层有感,必须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实实在在真减负、减真负。我们把执行政策举措“一刀切”、督查检查过多过频、“滥挂牌”等问题列为重点整治内容,加强与审计、财政、网信等部门的联动监督,凝聚工作合力。比如,针对“滥挂牌”这一问题,会同市委社工部,对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实现排摸全覆盖,推动相关责任部门主动认领、清理牌子。

三是直抵根源,长效治理。建章立制方能管长远、固根本,才能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我们聚焦基层治理体系,理顺制度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持续巩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比如,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出台《嘉兴市本级电子政务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关于健全市级政务应用全流程管理机制的通知》等十余项制度,加强“准入审核、动态监测、综合评价、撤并管理”的全周期闭环管理,强化源头治理;针对“滥挂牌”,制定规范村(社区)组织挂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涉村(社区)事务准入联审。

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减负效果不断彰显,但离党中央要求、事业发展需要、干部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基层减负难的“病根”何在?

董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且花样不断翻新;一些老问题改头换面还在出现,一些新问题又逐渐暴露出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从近年来监督执纪实践看,形式主义问题尚未彻底根治,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为基层减负工作重视不足,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有的基层负担“隐蔽化”,工作方式内容改头换面,基层负担并未实际减下去;有的问题“顽固化”,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

一是精简文件还需深化治理。当前党委、政府发文控制得相对较好,但部门发文特别是“非正式文件”依然较多;纳入精简范围内的文件控制得相对比较好,统计口径范围外的文件数量仍居高不下,“白头文件”、便笺便函、工作提示等较多。对基层干部来说,上级正式文件、非正式文件都要照单全收,每天“收文、转文、办文”任务依然较重。

二是精简会议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和单位仍习惯以会议贯彻会议推动工作,基层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频繁参加会议,“陪会”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工作中央及省里会议已全面部署,或以视频会议形式直接开到了县级,但仍存在按照相同规格、规模、议程层层套开现象,重传达要求、轻落实举措,没有集中精力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

三是督检考层层加码现象依然存在。经过不懈治理,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一些问题变种需要警惕。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检查考核事项,特别是部门内设机构和行业系统内部的检查考核事项仍然较多;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责任分解过多、过杂、泛化,不同职能部门、督查督办部门对重点任务责任分解不够精准,存在重复交叉;有的主管或检查考核部门对重点工作督导检查过于频繁,有时追加任务指标、压减完成时限;有的议事协调机构、工作专班多要求以台账式、清单式、表格化的措施推进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多头重复要材料、要材料过急过多的情况。

陈新荣: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成因复杂,但究其根源,各种“做法”的背后都是“想法”出了问题。

一是政绩观错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有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片面追求速度和力度,加重基层压力和负担;有的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违背干部群众意愿,拍脑袋决策、拍桌子推进,甚至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导致基层干部在无谓的事情上消耗大量精力、无效劳动,贻误事业发展。

二是责任心缺失。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二传手”,碰到急难险重任务往基层一推了之,只讲原则要求、不给具体指导,对基层的实际困难不闻不问、袖手旁观;有的瞻前顾后、推责卸责,热衷于和基层签订“责任状”,看似逐级落实工作,实则向基层“甩锅”。

三是官本位作祟。有的领导干部不熟悉基层情况、不了解群众需求,习惯于高高在上,靠个人经验、主观臆断提要求、下指示,甚至不顾实际搞层层加码,使基层疲于奔命;有的上级机关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要各的“账”,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缺乏协同性,增加基层负担;有的部门习惯到基层找“显示度”、刷“存在感”,来凸显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基层既“应付不来”又“得罪不起”。

四是领导力不足。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思考不深不实,只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使基层干部陷入文山会海、表格数据的桎梏;有的地方和部门设置考核指标不注重实际成效,过度强调各项指标看起来要“漂亮”,导致基层干部滋生“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想法,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总结“美化”、台账“优化”上,忙于无效“内卷”。

如何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使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谋发展?

章建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坚持常抓常严,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一是夯实思想基础,提高政治站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等,深学细悟、笃行实干,切实增强抓好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巡视巡察监督、谈心谈话等发现的情况,督促领导干部坚决摒弃“只唯上不唯实”“重留痕轻实效”等错误政绩观。同时,面对基层一线干部,用活用好正反典型事例,引导、督促其形成“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的意识。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执纪。对标《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具体要求,梳理形成重点监督任务清单,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选取本地区本部门表现最为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从具体事入手,以“小切口”切入发力,分层级分领域开展个性问题专项整治。深化运用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直通车”机制,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深入查摆“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基层负担加重的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从严查处,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形成有力震慑。

三是强化支撑保障,为基层赋能。聚焦违规借调基层干部,导致基层“干部空心化”和“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推动开展常态化日常检查,防范以“专班攻坚”“跟班学习”“顶岗锻炼”等名义变相借调干部,让基层干部能够专心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让广大基层干部能放开手脚踏实干;加强科技赋能,推动各部门打破数据壁垒,深化数据共享,做到数据“一次填报、多处应用、全域共享”,有效提高数据填报的质量和效率,破解数据重复填报、过度留痕等问题,让基层干部工作更便捷高效。

陈新荣: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专责,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

一是抓住党性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全面检视本地区本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从党性觉悟上找根源,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赋能。

二是用好整治这个利器。加强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精准规范追责问责,对典型问题公开通报。充分发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作用,着力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层级、不同条线的表现形式,针对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推动责任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实打实回应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切与期盼。

三是突出制度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从制度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一方面,我们协助常州经开区党工委细化为基层减负相关措施要求,建立健全《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以及办文办会、督检考、政务APP、村(居)准入事项等方面负面清单,不断压缩模糊空间,以实招为基层减真负、真减负。另一方面,探索区级职能部门常态化查摆整改问题机制,建立“以下评上”机制,推动区级职能部门把为基层减负落在实处。